潤餅與刈包
(臺語發音)
潤餅一袋又一袋。
金銀財寶滿市街。
刈包一個擱一個。
財源廣進滿天下。
尾牙在吃潤餅及刈包時,必定會說的一句“閩南俗語”。
今天是尾牙,不知您吃了沒?
除了在尾牙吃此二樣人間美味,在立春也得再吃一次,在立春時吃,又稱“咬春”,將不好得全部趕掉,把好得吃進來。
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以上二樣美食是從何而來,以下是簡單簡介:
1 – 潤餅,由明朝大臣蔡復一的夫人所傳作。
當年,蔡復一爲了要上書皇上,日以繼夜的書寫奏章,因而廢寢忘食,夫人看了心有不忍,因此就到厨房幹了面,炒了菜,之後將面做成“麵皮”,將炒好的菜包起來,便成了今天的“潤餅”。
回到書房後,夫人看蔡復一還在忙,因此便一卷一卷的喂蔡復一。
至今,每年蔡復一壽辰,其後人及信眾還是會特別準備潤餅來祭祀,一是感恩蔡復一之大德大恩,而是表示飲水思源。
在其他地方,潤餅又有不同的名稱,如“春捲”,“薄餅”或“菜捲”,而在越南,此潤餅更是主要食物之一。
2 - 刈包,講到刈包,就得回溯至三國時期,張飛打戰時所發明。
當年打戰,因被困而沒米飯,張飛衹好用饅頭及牛肉充飢,但因吃饅頭配牛肉很麻煩,因此張飛便把饅頭用刀一割,將牛肉塞進饅頭内,因此便有了刈包。
刈包,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同名稱,如:扣肉包,割包以及在臺灣稱“虎咬豬”。
好啦,在此分享完畢,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皆能:
財源滾滾多得利。
順風方方添福氣。
恭喜恭喜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