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元文化。民間對孤魂之稱呼。就是要尊敬。2022》
從古至今,「民間」對「鬼神」都是抱著「敬而遠之」的態度,能不提,不説,不講,不理,最爲上策,因此歷代歷年都有不同的「花名」來稱呼「他們」,避免不小心「正面」衝犯到。
尤其在「南方」及【閩南文化】中,對「孤魂眾」的稱呼更是「層出不窮」,這些【文化】也「保留」了至少「數百年」以上,是值得【後人】再延續下去。
在此簡單分享幾個,如下:
1 – 【老大公】,【泉州人】對「孤魂眾」的稱呼,把「孤魂眾」當成自家中的「公祖」來看待
2 - 【門口公】,【門外公】及【外口公】,【廈門人】、【金門人】,等等,對「孤魂眾」的稱呼,象徵「孤魂眾」衹能在「門外」,盡量能不把「他們」引進來
3 – 【門後公】及【後尾公】,意思與【門外公】相同,後來被多數人當成【地基主】
4 - 【好兄弟公】,【閩南】「老禮俗」對【孤魂眾】的「總稱」,希望「孤魂眾」能「懷有仁慈之心,不要多加騷擾」,而如果對「女孤魂眾」,則稱【嬸姆媽】
5 - 【叔伯爺公】,【東南亞閩南】族群對「孤魂眾」的稱呼,意思有如【老大公】,而如果對「女孤魂眾」,則類似以上【嬸姆媽】的稱呼【叔伯嬸姆】
6 - 【普度公】或【普渡公】,這個稱呼爭議較大,因爲在「民間宗教」,【普度公】或【普渡公】是用來稱呼【鬼王】或【大士爺】
在此簡單分享,供大家明瞭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