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9 February 2025

《道教太歲文化。當年太歲。化形度世。2025》





 

《道教太歲文化。當年太歲。化形度世。2025

 

今時今日,衹要一講到【當年太歲】,多數人就會「聯想」到【六十甲子太歲】,而「忽略」了最早的「小孩樣」【當年太歲】。

 

與【道教神明文化】中,【太歲】從原本「無形」,到「小孩樣」,再來就是「將軍樣」,以及到後來的「六十位歷史人物」,可算是「奇跡」了,這也「顯示」或「證明」說,一般人對【太歲】的「敬仰」是有「多崇高」。

 

如今,能看到「小孩樣」的【當年太歲】,也衹有在【東南亞】,【中國南方】及【香港】的一些【古老廟宇】可見到。

 

而在塑造「小孩樣」【當年太歲】,是有一定的「講究」的,如下:

 

1 – 其年齡不可大過十三嵗,代表一年四季十二個月(閏月十三個月)或一輪十二年

 

2 – 頭髮為雙髻:代表陰陽男女,以及三髻:代表三台三魂

 

3 – 身著文武袍,代表剛與柔

 

4 – 左手低,右手高,代表有陰而後陽(萬物以「母系」爲主)

 

5 – 左脚收,右脚翹,代表「進步」

而早期的造像則會有【大圓眼】,代表觀世人以便注【福禍】。

 

現在多數廟宇以用【六十甲子太歲】來替代「小孩樣」【當年太歲】,「無意間」也將此【文化】慢慢的「淡忘」,實屬可惜。

 

今日在此簡單分享,供大家明瞭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